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桂政发〔2009〕8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桂政发〔2009〕87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0-05-24 16:53:15  来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3800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发布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桂政发〔2009〕87号
发布日期 2009-12-23 生效日期 2009-12-23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计划规划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桂政发〔2009〕8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食品工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区食品工业是全区第一个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形成了糖、烟、食用油、饮料、水产畜牧制品、干鲜果蔬、淀粉制品、功能食品、方便食品等门类较全的食品工业体系,有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近5000家。2008年,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1003亿元, 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的18.6%,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2.2%, 拉动全区工业增长6.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 50.4 亿元,占全区工业利润总额 28%。食品工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农民脱贫致富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但是,我区食品工业大而不强,生产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不高,综合竞争力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糖业,我区产糖量虽然占全国总产量 60%以上,但对市场糖价的影响力 不大,与所占份额极不相称。这些问题和矛盾已成为影响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依靠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和自治区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给食品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的条件下,推动我区食品工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食品工业企业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积极承接国内外食品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特色、绿色食品,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名牌和优势产品,加快食品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健全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持续健康发展,促使食品工业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重点产业优先。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流动,促进产业延伸,培育发展具有特色的食品工业产业集群。

  2.坚持循环发展。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的良好发展模式。

  3.坚持实施名牌战略。 优先开发资源利用率高、 产业影响面大、产品系列化、市场前景广阔的大宗资源精深加工型产品。

  4.坚持自主创新。针对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食品工业的技术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规划目标

  经过 5 年左右的努力,全区培育销售收入 100 亿以上的食品企业 1家,50亿元以上的食品企业由 2家增加到5家,30亿元以上的食品企业由 2 家增加到 7 家,10 亿元以上的食品企业由 6 家增加到 12 家,1 亿元以上的食品企业增加 100 家。中国驰名商标由目前的 4个增加到8个, 中国名牌产品由目前的10个增加到 15个。

  到 2012 年,全区食品工业销售收入 2100 亿元,增加值 800亿元。其中,糖业(含综合利用)销售收入 750 亿元,机制糖产量 1000万吨,年产蔗渣制浆、造纸能力分别达到130万吨,糖业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35%以上,建成全国制糖业循环经济发展标准示范基地;卷烟销售收入140亿元,卷烟产量 160万大箱。

  到 2015 年,全区食品工业销售收入 3400 亿元,增加值 1300亿元。其中,糖业(含综合利用)销售收入 950 亿元,机制糖产量 1100万吨,年产蔗渣制浆、造纸能力超过15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 50%以上,年产 50万吨食糖的企业集团建设一个日榨万吨的“两步法”生产厂;卷烟销售收入 190 亿元,卷烟产量 180 万大箱。

  到 2020年,销售收入 7000亿元,增加值 2700亿元。其中,糖业(含综合利用)销售收入 1200 亿元以上,机制糖产量 1300万吨,产糖量稳定在全国总产糖量的 60%以上,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链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卷烟销售收入 320 亿元,卷烟产量 230万大箱。

  三、发展重点

  (一)制糖业。按照“做大、做强、做优”和“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带”的结构调整思路,在稳定现有甘蔗种植面积和控制糖厂生产能力扩张的基础上,优化糖料蔗生产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建设;推进糖料蔗优良品种的研发、繁育和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含糖份;鼓励强强联合、以大带小的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制糖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蔗糖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大力推行“两步法”制糖生产工艺和制糖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加大蔗渣、糖蜜等综合利用产品开发力度,推进糖料蔗生产燃料乙醇或其它化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构建新型制糖、 造纸 (板)产业、生物工程产业,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由传统生产模式向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转变。

  (二)卷烟业。做大做强做优“真龙”品牌,推进一类烟,扩大二类烟,发展三类烟,稳住四类烟,提升卷烟结构。以区内市场为重点,提高自主品牌卷烟的市场份额。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自主创新,努力实现我区烟草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