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
培训内容 |
|
第一天 |
前言: 介绍及学习目标 |
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史 |
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搭建 |
||
六大工具明细目录 |
||
APQP的五大阶段 |
||
APQP流程 |
||
六大工具逻辑关系 |
||
六大工具管理重点 |
日程 |
题目 |
培训内容 |
第1天 |
APQP第三版修订的背景及主要变化点 |
为什么修订 AIAG APQP 手册? |
主要变化是什么? |
||
APQP概述 |
什么是APQP; |
|
为什么要进行APQP |
||
何时进行APQP |
||
APQP的职责范围 |
||
APQP的基本原则 |
||
APQP的五个阶段 |
||
第一阶段-策划和定义项目 |
顾客的声音 |
|
业务计划和营销策略 |
||
产品和过程标杆数据 |
||
产品和过程假设 |
||
产品可靠性研究 |
||
顾客输入 |
||
设计目标 |
||
可靠性和质量目标 |
||
初始物料清单 |
||
初始流程图 |
||
初始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识别 |
||
产品保证计划 |
||
产能规划 |
||
领导支持 |
||
变更管理 |
||
APQP项目指标 |
||
风险评估缓解计划 |
||
第二阶段-产品设计和开发 |
DFMEA |
|
可制造性、装配和服务设计 |
||
设计验证 |
||
设计评审 |
||
原型样件制造-控制计划 |
||
工程图(包括数模数据) |
||
工程规范 |
||
材料规范 |
||
图纸和规范变更 |
||
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 |
||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 |
||
量具/测量设备要求 |
||
团队可行性承诺和领导支持 |
||
第三阶段-过程设计和开发 |
包装标准和规范 |
|
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 |
||
过程流程图 |
||
平面布局图 |
||
PFMEA |
||
试生产控制计划 |
||
过程说明书 |
||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
||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
||
领导支持 |
||
第四阶段-产品和过程的确认 |
有效生产运行 |
|
测量系统分析(MSA) |
||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
||
生产件批准(PPAP) |
||
生产确认测验 |
||
包装评价 |
||
生产控制计划 |
||
质量策划签发和领导支持 |
||
第五阶段-反馈、评 估和纠正措施 |
减少变差 |
|
提升顾客满意度 |
||
改善顾客服务和交付 |
||
有效利用经验教训/最佳实践 |
||
日程 |
题目 |
培训内容 |
第2天 |
CP第一版修订的背景及主要变化点 |
为什么 APQP 和控制计划(CP)被拆分为单独的手册? |
主要变化是什么? |
||
CP控制计划概述 |
手册的目的 |
|
支持产品质量策划周期 |
||
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控制计划 |
||
控制计划方法论 |
||
整体质量过程控制计划 |
||
手册结构 |
||
控制计划的要求和使用指南 |
控制计划格式 |
|
特殊特性 |
||
传递特性(PTC) |
||
防错确认 |
||
家族控制计划 |
||
相互依据的过程和/或控制计划 |
||
返工和返修过程 |
||
反应计划详情 |
||
100%目视检查 |
||
“黑匣子”过程 |
||
没有设计责任的组织 |
||
指定供应 |
||
使用软件开发和管理控制计划 |
||
控制计划开发 |
入门 |
|
APQP和CP团队之间的时间和协调 |
||
输入 |
||
输出 |
||
表单字段 |
||
控制计划阶段 |
原型样件控制计划 |
|
试生产控制计划 |
||
生产控制计划 |
||
有效利用控制计划 |
逆向PFMEA |
|
使用软件开发和管理控制计划及相关文件 |
||
作为控制计划验证的分层过程审核 |
||
高度自动化过程中的控制计划 |
||
使用家族和基础FMEA |
||
储存和处理相关风险的控制 |
||
与控制计划相关的异常管理 |
第2天 |
生产件批准程序/ |
PPAP综述 |
PPAP与APQP的协调 |
||
PPAP定义、目的和适用范围 |
||
PPAP的过程要求-有效的生产 |
||
PPAP要求详述 |
||
生产件批准程序/ |
PPAP要求详述 |
|
顾客的通知和提交要求 |
||
顾客提交要求及证据的等级 |
||
零件提交状态 |
||
记录的保存 |
第2天 |
生产件批准程序/ |
PPAP综述 |
PPAP与APQP的协调 |
||
PPAP定义、目的和适用范围 |
||
PPAP的过程要求-有效的生产 |
||
PPAP要求详述 |
||
生产件批准程序/ |
PPAP要求详述 |
|
顾客的通知和提交要求 |
||
顾客提交要求及证据的等级 |
||
零件提交状态 |
||
记录的保存 |
章节 |
主要内容 |
||
第 3天 |
FMEA介绍 |
AIAG-VDA FMEA 背景及主要变化点 |
|
FMEA目的和描述 |
|||
FMEA开发过程及里程碑 |
|||
FMEA的对象和局限性 |
|||
如何与公司现况进行整合 |
FMEA相关的法律法规 |
||
管理承诺 |
|||
D/FMEA的知识保护 |
|||
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协议 |
|||
FMEA的再使用 |
|||
现有FMEA的处理 |
|||
产品FMEA和过程FMEA |
设计FMEA |
||
过程FMEA |
|||
设计FME和过程FMEA之间的信息流 |
|||
课间休息 |
|||
FMEA的策划 |
FMEA的团队 |
||
FMEA的时机 |
|||
FMEA的意图 |
|||
FMEA的工具 |
|||
FMEA的任务 |
|||
设计 FMEA的执行 |
DFMEA第一步:范围定义 |
目的 |
|
DFMEA第二步: |
目的 |
||
系统 |
|||
系统FMEA |
|||
零件FMEA |
|||
界定客户 |
|||
方块/边界图 |
|||
结构树 |
|||
午餐时间 |
|||
DFMEA第三步: |
目的 |
||
功能 |
|||
界面/接口 |
|||
要求 |
|||
产品特性 |
|||
参数图 |
|||
功能关系可视化 |
|||
DFMEA第四步: |
目的 |
||
失效 |
|||
失效链 |
|||
故障网络与链分析 |
|||
失效影响 |
|||
失效模式 |
|||
失效原因 |
|||
总结 |
|||
课间休息 |
|||
DFMEA第五步: |
目的 |
||
设计控制 |
|||
现行预防控制 |
|||
现行探测控制 |
|||
确认现行预防和探测控制 |
|||
评价 |
|||
严重度 |
|||
发生度 |
|||
探测度 |
|||
优先措施 |
|||
DFMEA第六步: |
目的 |
||
职责分配 |
|||
措施的现状 |
|||
措施有效性评估 |
|||
持续改进 |
|||
FMEA结果文件化 |
|||
答疑和练习 |
|||
|
|
|
|
日程 |
章节 |
主要内容 |
|
第4天 |
过程FMEA的执行 |
PFMEA第一步: |
目的 |
PFMEA第二步: |
目的 |
||
过程流程图 |
|||
结构树 |
|||
PFMEA第三步: |
目的 |
||
功能 |
|||
要求 |
|||
功能关系可视化 |
|||
课间休息 |
|||
PFMEA第四步: |
目的 |
||
失效 |
|||
失效链 |
|||
故障网络与链分析 |
|||
失效影响 |
|||
失效模式 |
|||
失效原因 |
|||
总结 |
|||
PFMEA第五步: |
目的 |
||
现行预防控制 |
|||
过程策划 |
|||
生产过程 |
|||
现行探测控制 |
|||
午餐时间 |
|||
PFMEA第五步: |
现行预防和探测控制 |
||
评价 |
|||
严重度 |
|||
发生度 |
|||
探测度 |
|||
优先措施 |
|||
PFMEA第六步: |
目的 |
||
职责分配 |
|||
措施的现状 |
|||
措施有效性评估 |
|||
持续改进 |
|||
FMEA结果文件化 |
|
||
FMEA对于监测和系统响应的补充 |
课间休息 |
||
监测-系统响应第一步:范围界定 |
|||
监测-系统响应第二步:结构分析 |
方块/边界图 |
||
结构树 |
|||
监测-系统响应第三步:功能分析 |
|||
监测-系统响应第四步:失效分析 |
|||
监测-系统响应第五步: |
目的 |
||
频度的合理性 |
|||
现行监测控制 |
|||
评价 |
|||
严重度 |
|||
频次 |
|||
监测 |
|||
监测-系统响应的优先措施 |
|||
监测-系统响应第六步: |
目的 |
||
职责分配 |
|||
措施现状 |
|||
措施有效性评估 |
|||
持续改进 |
|||
FMEA结果文件化 |
|
||
附件 |
增加部分 |
特殊特性 |
|
表格--设计FMEA/监测-系统响应的设计FMEA/过程FMEA |
|||
进一步的应用领域 |
软件范围FMEA |
||
机械设备制造FMEA |
|||
设计FMEA评审 |
|||
过程FMEA评审 |
|||
|
|
||
参考文献 |
|||
答疑与练习 |
题目 |
培训内容 |
|
第5天 |
统计过程控制/SPC |
特性/过程变差 |
过程控制系统 |
||
变差的普通及特殊原因 |
||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
||
计量型数据控制图 |
控制图的原理、类型、选择方法和用途 |
|
与过程有关的控制图 |
||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
||
Xbar-R图 |
||
计量和计数型数据控制图 |
Xbar-R图 |
|
X-MR图 |
||
P图 |
||
过程指数研究 |
Ca, Cp, Cpk, Pp, Ppk指数 |
|
过程能力研究(PpK & CpK)和计算 |
||
过程控制/过程能力与过程改进循环 |
||
第6天 |
测量系统分析/MSA |
测量过程的理解 |
测量系统特性 |
||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 |
||
测量基础术语 |
||
MSA方法篇 |
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
|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
||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
||
MSA方法篇 |
GRR研究分析 |
|
测量系统分析/MSA |
偏倚研究分析 |
|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 |
||
风险分析法 |
①食品伙伴网将行业会议培训信息展示于本平台,仅供您搜索。由于会议/培训的不确定性,有关报名等详细情况请自行联系组织方或主办方进行核实。
②会议与培训等相关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完全归其培训机构或主办方所有。
2025-12-30 至 2025-12-31
中国
中认国质(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2025-12-28 至 2025-12-28
广州市
广州方普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2025-12-27 至 2025-12-28
上海
深圳市众人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25-12-27 至 2025-12-28
广州市
广州方普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2025-12-27 至 2025-12-27
广州市
广州方普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我们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