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病菌大肠杆菌 O157:H7 快速检测卡
产品编号 EC-IG-02
标准依据
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NM 检验》
检测原理
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包装规格
50T/管。内含金标检测卡、增敏液、干燥剂,可拆卸反应微孔板,说明书
特异性
表1 本检测卡经过以下致病菌的交叉反应测试
致病菌 交叉反应 致病菌 交叉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9213 - 宋内氏志贺氏菌 ATCC 25931 -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7660 - 痢疾志贺氏菌 -
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ATCC43895 + 鲍氏志贺氏菌 ATCC 9207 -
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ATCC43889 + 鲍氏志贺氏菌 CMCC 51346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ATCC 43251 - 副溶血性弧菌 ATCC 17802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ATCC 13932 - 阪崎肠杆菌 ATCC 29004.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ATCC 19112 - 阪崎肠杆菌 ATCC 29554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ATCC 19114 - 阪崎肠杆菌 ATCC 12868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ATCC 19116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ATCC 23715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ATCC 19117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CMCC 52207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ATCC 19115 - 肺炎链球菌 ATCC 10373 -
猪霍乱沙门氏菌 CICC 21493 - 化脓性链球菌 ATCC 19615 -
鼠伤寒沙门氏菌 CICC 22956 - 肠炎沙门氏菌 ATCC 13076 -
鼠伤寒沙门氏菌 ATCC 14028 - 福氏志贺氏菌 ATCC 12022 -
大肠杆菌 O97 - 大肠杆菌 O100 -
大肠杆菌 O149 - 大肠杆菌 O91 -
大肠埃希氏菌 ATCC 8739 - 大肠埃希氏菌 NCTC 12900
-
- -
大肠埃希氏菌 ATCC 25922 - 大肠埃希氏菌8099 -
大肠埃希氏菌 CMCC(B)44102 -
检测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参考国标 GB/T 4789.36-2008 进行。即以无菌操作取检样 25g(ml),加入到含有 225ml的mEC+n肉汤培养基的均质袋中,在拍击式均质器上连续均质1-2min;或放入盛有225ml的 mEC+n肉汤的均质杯中,8000-10000r/min均质1-2min,置于36℃±1℃培养(18-24h)后,混 匀。增菌完成后,取50ml增菌液于试管中,100℃水浴加热1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
操作步骤
1、打开大肠杆菌 O157:H7 胶体金筒状包装,取出所需的的数量检测卡,恢复至室温(20℃~30℃);
2、将上述培养完后的菌液加入 100μL 到微孔中,然后加入 100μL 增敏液,混匀,将检测卡插 入微孔,待液体层析至吸水垫时即可观察实验结果并判定。一般判读实验结果不超过 2 分钟。
结果判定:阳性:C 线显色,T 线肉眼可见,无论颜色深浅均判为阳性。 阴性:C 线显色,T 线不显色,判为阴性。无效:C 线不显色,无论 T 线是否显色,该试均判为无效。
结果确认:若结果为阳性,请按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T 4789.36-2008)进行确认。可用样品增菌液进行确认。
注意事项
1、请勿使用过期的检测卡。
2、所有接触疑似污染的食品样本的物品均应合理处理,以免污染实验室。
3、本公司提供的试剂请勿食用。
4、严格的按照操作说明可以获得最好的结果。操作过程中移液、定时等全部过程必须精确。
贮存条件
2-8℃避光保存,避免日光暴晒,切勿冷冻。
有效期 12 个月
生产日期及批号 详见外包装袋。
培养基组分
附:改良 EC 肉汤(mEC+n)
1、 培养基组分:
胰蛋白胨 20.0 g
3号胆盐 1.12 g
乳糖 5.0 g
磷酸氢二钾(K2HPO4•7H2O) 4.0 g
磷酸二氢钾(KH2PO4) 1.5 g
氯化钠(NaCl) 5.0 g
新生霉素钠盐溶液(20 mg/ml) 1.0 mL
蒸馏水 1000.0 mL
pH 6.9±0.1
2、配制
除新生霉素外,所有成分溶解在水中加热煮沸,在 20℃-25℃下调 pH 至 6.9±0.1,分装,121℃ 高压灭菌 15min 备用。制备浓度为 20mg/ml 的新生霉素储备液溶液,过滤除菌,待培养基温度 冷却至 50℃以下时,按 1000 mL 培养基内加 1mL 新生霉素储备液,使最终浓度为 20 mg/L。
商品评论
宝贝与描述相符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