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输日“毒水饺”事件反思:如何杜绝食品安全中的人为破坏因素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纵贯线 于 2010-3-27 15:21 编辑

2008年年初的“毒水饺事件”,给中国输日食品的安全性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就此事件,也让日本国内对中国产食品产生了“不信任危机”, 日本共同社通过电话进行了一项全国民意调查。75.9%的受访者回答“今后将不买中国食品”,可见事件影响之恶劣。

    经过中国警方连续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近日查明此次中毒事件是一起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吕月庭(男,36岁,河北省井陉县人,原天洋食品厂临时工)已抓捕归案。

    为什么投毒?据警方介绍因对天洋食品厂工资待遇及个别职工不满,为报复泄愤在饺子中投毒。事件非常明了:这次事故,与我们产自田间地头的生产原料无关,与我们的储运保藏无关,它只是一个恶意的人为结果。

    食品生产消费的链条很长,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储藏运输……每一个环节均与安全关联密切。其中人的因素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人的“故意破环”更让质量监管难以防范。以前听同行的朋友介绍,他们也发生过类似的人为破坏事情,如向包装袋里添加杂物。相比其他因素,人为的破环应该最为“难”控。

    员工的恶意破环,无非就是出于报复,报复企业待遇与个人付出不符,报复同事、领导以发泄对他们的不满。整体而言,中国的食品工业待遇相对较低而员工的劳动量又相对较大,因此对企业的不满情绪难免出现。有些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对一线员工的管理方面,采取过多的呵斥、批评。在只顾效率的前提下,员工间的关系较为紧张……这些因素为滋生“恶意破坏”的行为提供了发酵的温床。

    面对恶意破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食品工业,需要反思很多。劳动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员工福利待遇应该改善,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改变管理模式,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企业与个人是共生共利的关系。当员工感觉到企业与个人的友好关系时,他还会“恶意破坏”吗?
人是 最不安全因素 ,管理 则需要 很强的领导艺术性
食品安全防护很重要。
企业与员工关系,从事劳动密集型食品加工业是很复杂的。
一线加工的员工多数是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本身存在临时思想;管理人员也是,工作以外没有相互沟通。
出现劳动积怨很难快速调解,确实存在人为破坏的潜在风险。
然而,毒水饺事件归为员工人为投毒,真的吗?希望能多一些资料才好。。。。。。
不久,中国企业又将面临大的考验了。
人啊,怎样管理,这就是考验管理者的水平了,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并不是员工表面上对你服从听话就是好的,很多人是抱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想法在工作,一旦翻脸了,那就会有很多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人是一个最难管理的,管理人员应该慢慢转化为公司的领导者。。。。。。
看来企业该注意员工心态了!城堡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关键在于人,在于企业中人与人的和谐。职工要求的都很简单,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厚的收入。如果企业连这些都保证不了,就没有办法保证食品安全了。
听说他滴农药从工厂拿来滴,足以说明公司滴管理有问题啊!!
到了这种极端的,要不就是企业太不重视员工利益,要不就是本人有心里缺陷;因此要倾听员工的心愿,并及时观察沟通;
又见临时工 呵呵。
回复 1# 纵贯线


    食品企业一线工人的管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要太从成本角度考虑。
无论什么事情均要2人以及2人以上做。

这点还是从部队管理中学学。部队执勤--除特殊的外,一般都是2人或者3人一个小组,一是大家相互照顾,二是大家相互监督。

出问题时,除非事前进行串供外,3个人分别隔离询问,就找出了破绽。
12下一页